樓宇對講系統起源于歐美等,在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區已存20多年,自本世紀80年代末期逐步引入大陸,當時國內主要為代理國外的單戶型產品,可視對講產品主要有日本、韓國、臺灣品牌,在上海廣東有銷售,比如日本的“愛峰”等。90年代初期起,國外樓宇對講系統生產制造商陸續到中國開拓市場,但樓宇對講產品功能單一,主要有單元對講、可視門鈴等,在這個時期,國內市場年需求量不足十萬戶。在經過了1995-1997年的國內市場第一個發展期后,珠三角地區出現了深圳視得安、廣州市安居寶、中山奧敏等數家專業可視對講廠家,國內其他地方也出現了福建振威、西安交大開元等,這些廠家產品開始規模生產,技術也不斷進步,單元樓宇型對講及可視對講用戶呈現持續增長勢頭,集中在房地產市場啟動較早的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90年代末,樓宇對講產品進入第二個高速發展期,大型社區聯網及綜合性智能樓宇對講設備開始涌現,珠海太川、深圳慧銳通、福建立林、珠海進幀等也相繼推出各自的產品。在經歷了了代理國外產品、自主研發單戶型、模擬非可視系統、模擬可視系統后,逐步形成了以可視聯網樓宇對講安防系統為主流產品樓宇對講市場。
1990~1995年期間,國內樓宇對講系統基本全部為對講系統,95年左右,國內才開始出現使用可視對講系統安裝的住宅小區,但是數量極少,使用產品也均為進口產品,而且產品在功能上以直按式系統為主,輔助的出現極少的數字式系統。
在這期間,又有很多國際性產品進入國內,比較典型的為西班牙的弗曼思科斯FERMAX、韓國的KOCOM、韓國COMMAX、日本NET,這些國際性品牌帶入了新的樓宇對講概念:可視功能、小區管理功能。
在這些品牌的大力帶動下,國內的樓宇對講市場不斷的擴大,而國產產品也出現了新的動向。96年左右,深圳市視得安科技公司開發出了國內第一臺可以實用的可視對講分機。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國內公司投入到樓宇對講行業中,通過消化吸收國外知名品牌的精髓,并以國內實際的情況(如國內小區密度更大,小區容量更大),進行樓宇對講產品的本土化開發。
1996-2000年之間是國內樓宇對講行業發展的第一次高潮,主要體現在樓宇對講系統本身的功能開發方面:更強的聯網能力、更好的產品穩定性。并隨著一批新興的樓宇對講企業也進入到產品大量銷售階段(如廣東的安居寶、中山奧敏、深圳狄耐克、福建冠林等),整體的樓宇對講市場進入到激烈的競爭階段。此段時間全國各地樓宇對講廠商達到數百家。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由于競爭激烈,部分進口產品開始在國內設立自己的加工中心以降低成本,成立了很多獨資或合資樓宇對講企業。這一階段,新技術在樓宇對講產品中進行運用。市場的競爭趨于殘酷,一些廠家在激烈的競爭中退出樓宇對講市場,只有產品質量穩定、產品技術全面、價格更有競爭力、服務更加完善的廠家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對講市場的不斷擴張,及各地也相應的出臺了部分政策以規范對講市場,在各地紛紛有一些強制性要求安裝樓宇對講系統的政策出臺,同時也帶動了對講產業的蓬勃發展。